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传承好家风做起
在北京西城区教育工会今日举办的家风建设座谈会上,来自北京四中的老师、学生和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、学者齐聚一堂,共话家风。沙龙主题为“黼国黻家 栉风沐雨 ”,语出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所由黼国黻家,天道无不彰之美;金声玉振,天理靡不畅之机。”意指文教之治,美如锦绣。
“大家国家特别在乎家庭,看重家庭,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所,多个要紧讲话中,都提及家风,并对家风作出要紧论述。‘家风’在国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,常有‘塑身云筑网治国平天下’的说法,而家风又是和社会风气互为因果的,每一个家庭的家风会干扰到整个社会风气,反之,社会风气也会干扰到一个个小家庭的风气,雷霆雨露俱成风云。”西城区教育工会主席任飏在致词中表示,教育系统学为人师、行为示范、教书育人、职责所系,是将家风与个人进步和社会进步有机结合的重点环节,可谓是家风的传承、传播的枢纽和中心。
好家教是传家宝 家校联手共筑中国梦
在参加座谈会的嘉宾中,有不少是从业多年的一线教师。说到家风,他们一致觉得,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,它代代传承在家庭之内,对家庭成员影响深远,自己之所以能获得今日的点滴收获,与家风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。
北京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说,多年实践工作的结论是,教育始于家庭,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,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在学校能否成为一个出色的人。爸爸妈妈在家庭教育中最需要做到两点:做好表率,摆正地方。他说,北京四中曾多次在学生中做过调查,绝大部分学生觉得,影响道德和品质培养的非常重要原因来自爸爸妈妈和家庭,“在家庭教育中,爸爸妈妈的所有行为都会暴露在孩子的视线中,因此,爸爸妈妈必须要先做好榜样,在孩子面前展示出一个真诚、真实、表里如一的人,这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原则”。第二,要将每一个家庭成员摆设在正确的地方上,“孩子在家庭日常的错位非常可能致使他们在社交日常的错位,譬如自我为中心、目无别人,多年来我目睹了很多‘错位家庭’的生活,绝大部分都是悲剧”。
性格开朗的北京四中语文教研组组长、语文特级教师刘葵的用爸爸妈妈的故事作为演讲的开始,她说,“爸爸妈妈与人为善的一生教会我了解感恩,他们用真诚的态度收成了珍贵的友谊,也将与人为善的家风传递给我。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刘葵说,深入和持久的教养来自己家里庭,作为一线教师,天天都跟孩子交际。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不同家庭教育,让人考虑。
“爱在无声处。”这是北京四中的学生父母王文君在座谈会上谈到的切身感受。她说,孩子像一面镜子,折射出爸爸妈妈和整个家庭的品质,因此在日常,爸爸妈妈应在我们的言行上身先垂范。
谢瑞芳老师是一名白发苍苍的退休老教师,她的女儿是北京四中94届毕业生,现在在美国从事生物科研工作。谢老师说,她的家风严格,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块,要从日常点滴的小事开始,培养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。
弘扬家训文化 让家训文化与时俱进
在会上发言的12位教育专家、师生、父母代表,在说到我们的家庭生活历程时,无一例外都谈到了家风的潜移默化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成长的要紧影响。会上探讨的家风建设不只局限于小家庭本身,还延伸到了家族文化基因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进步。
高中三年级毕业生侯欣雨说,乐观进取的家庭环境影响了她的生活态度。在不久前结束的高考考试中,她的成绩并非特别理想,然而她一想到爸爸常说的话——“世上没笔直的路”,就可以以微笑面对将来。她说,“我还有更长的路,可以有机会成为更好的人。”
一直从事青少年研究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、研究员的孙云晓表示,家风不是一阵风,“家风”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,国家的兴盛,家庭的兴旺,总有一种力量在传承,这种力量就是家风。他说,“钱氏家训有云:利在一身勿谋也,利在天下者必谋也。”同时,孙云晓提出,当今中国需要弘扬家训文化,让家训文化与时俱进,只有当家庭生活丰富多彩、充满魔力,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家园。
此次“家风”座谈会走进北京四中是继5月8日举办的“西城教育系统劳模话家风”活动之后的又一次“家风”专场活动。活动得到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,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与共鸣。
中国教科文卫工会主席万明东,北京教育工会主席史利国,西城区委常委、区委宣传部部长王都伟,西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、西城区文明办主任谢静,西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韩星桥,西城区教委主任丁大伟,全国政协常委、北京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,西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助理、北京第四中学书记宁梅,西城区教育工会主席任飏,西城区教委主任助理张彦君出席了今天的活动,西城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牟东棋主持了座谈会。